缠论很容易让人进一个牛角尖,
能用缠论里赚钱的人,都是批判的吸收缠论的人
任何一个交易上的理论,
想要得到众人的认可,
它必须“大而化之”,而不能细
比如行情有萌芽,发展,高潮,衰落,死亡这么一个生命周期
这就是“大而化之”的东西,能得到众人的认同
但是一个理论要是细化,
比如某个理论弄了一个标准来定义萌芽,发展,高潮,衰落,死亡这几个阶段
那么立刻就会产生争议
说这个理论不对吧,
行情有没这么一个生命周期?有
说这个理论对吧,
按这个标准来套,发现又对不上,
一套上去,有时套的上,有时套不上
碰到套不上的,小白就会想,
哎呀,学艺不精啊,X论没研究透啊,
是不是某个标点符号我理解错了
到了这一步,研究理论就研究到走火入魔了
该怎么办呢?
第一是不要信权威,只信自己,甚至自己也不信,
自己坚定认可的观点,都需要经常的质疑,何况别人的
那信什么?实践
实践才是第一位
有人说自己交易赚钱理论是自己每次下单前吸口烟敬神
看起来这个理论非常荒谬,但是他的实践确实能赚钱
那这个理论对他来说,是坚信不疑的真理,掌握了赚钱的规律
你看到他赚钱了,信奉他这个套理论,然后自己去实践,结果不断亏钱
你这个时候是该认为“因为我没理解透这个理论,所以要加把力再研究,或许是吸烟的姿势不对”“我不该怀疑这个理论,心不诚导致我理解不了这个理论”?
还是该认为“这套理论可能有问题”?
我知道你肯定选择后者,
但为何用缠论,用道氏理论,用波浪理论,XX技术分析,在实践中不断亏钱
你却选择了前者?
是什么扭曲了你对客观事物的看法?是发财的欲望还是因为对“大而化之”的认同?
独立思考的萌芽,就是质疑一切
第二是求同存异,从没有疑义的地方开始梳理
你寻找一件东西,你先确定一个范围
比如你找你的钥匙,它总不可能出现在月球上,不可能出现在国外,另外一个城市
月球,国外,外市,这是确定不会有钥匙的范围,排除这些范围后
寻找钥匙的范围就成了,市内——家内——卧室内——床上/桌上/柜子
范围越细,就越有可能变动。
床上没有,范围变动到桌子,桌子没有,变动到柜子
这个过程,有一个范围是不动的——“卧室内”
直到“卧室”这个范围,也产生了质疑——“钥匙可能不在卧室”
那么不动的“卧室内”也松动了,推翻重来,
市内——家内——卧室/客厅/厕所
现在“家内”成了不动,家内的内部成了变动,
动和不动,确定和不确定,都是相对的
范围级别一变化,原来阴的位置,变成了阳,阳变成阴
很容易在这种级别变化中,产生阴阳位置的混乱
一旦混乱了,思绪也就乱了,疑惑也就产生了,
这个时候需要像寻找钥匙
在某一个层级固定下来,
从固定的地方,没有疑义的地方进行梳理,对后面的范围进行尝试变化,直到下一层也固定,
独立思考的发展,是推倒重来
常年累月的探索交易,形成自己的交易理论体系,很像沉积岩的形成过程
越在上层,越容易松动;越在下层,越牢固
而牢固的下层,一开始都是沉积岩的上层,它松软易动,
在岁月长河中,上层不断替换,凝固,最后才变成牢不可动的下层
上层以下层为基石,继续这个替换变动凝固的过程,直到固化下来
“大而化之”的东西,就是下层
交易理论最底层的东西,和万物的运动规律相通
道,兵,医,它们的底层逻辑,根源于万物的运动规律,也都是相通的
不说缠的作者,就说我本人写的东西,把交易和佛道扯上关系,也能获得很多人的认同
无他,万物相通,交易也没跳出我们这个次元的世界
但是认同归认同,你没建立起自己的上层,底层的威力也就发挥不出来
别人的上层能有威力,是因为别人上下层贯通
求同存异,就是从相对不变动的下层开始,自己搭建自己的上层,别人的上层用来参考
就我所知道两个学习缠论能赚钱的人,都是批判的吸收缠论之后才得到赚钱的结果
我个人没认真研读过缠论
我指出缠论有争议但是广泛流传的根源,是从万物运行的规律出发,结合那些二手的缠论解读,推导出来的
也许我讲的不正确,但是我个人无所谓,反正我对缠论没什么兴趣
就他写的那些自创名词,晦涩难懂,我一看就对这个理论没什么好感
现代词汇这么丰富,有什么话是不能用大众通用语言表达不了的?
自创名词,又不用通用语言通俗的解释,那根本就没有想让人真搞懂,这种人写的东西还需要去钻研?
缠论本质是一种技术分析,它没有阐述交易的关键东西——仓位如何收放
凡是技术分析的理论,它都是有时分析的中,有时分析的不中。
人会有一种追求完美和确定性的思维,
当遇上分析不中的时候,就会认为是不是自己对这个理论还不够精通,拼命去研究这个理论的蛛丝马迹,连标点符号都生怕错过了什么暗示。
这么拼命研究,无非是想抹去分析不中的时候。
很多人痴迷缠论,并不是真的欣赏这个理论,
而是以为写缠的这个人找到了市场的确定性。
学习技术分析也就走进了死胡同
真正的技术分析,它只是一个观察市场的角度,
就像温度计观察水温是一样
温度计并不决定水温的涨跌,
然而水温的变化和温度计的变化同步
水10°C时候测量,温度计显示是10°C;
过了一下,温度计显示20°C,用手一摸,水确实比刚才暖和
大多初学技术分析的人,就会错误的认为,
因为温度计的变化,导致了水温的变化
比如常见的“因为指标超卖,所以价格要上涨”
这也是那些痴迷某种技术分析理论的人,对待技术分析的逻辑